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书面发言综述 (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更好彰显“上海温度”
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促进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更好彰显超特大城市“上海温度”?这成为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书面发言的建言聚焦重点。
全力发展内涵式城市更新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琦在“加快财政预算‘四大转变’,适应城市更新内涵式发展”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与上海“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式城市更新目标相比,目前财政预算模式和公共资源分配方式难以高度契合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主要问题包括:各自为政的条块分散预算机制,难以形成城市更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合力;注重年度预算,中长期预算薄弱,导致规划项目后续配套难;预算分配固化模式难以突破,预算成本控制推进缓慢;预算重增量、轻存量尚未完全改变,盘活社会资源的能力仍需提升等。为适应内涵式城市更新,必须加快财政预算“四大转变”,促进财政支撑城市更新提质增效。具体建议如下:第一,从条块分散预算向规划统领横向综合预算转变,提高城市更新的保障力。按照“总规统领、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城市更新创新模式,围绕“五个中心”和“五个新城”等国家战略和城市更新核心规划,改变条块分散预算方式,重构横向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综合预算,探索规划、计划统领的市、区联合预算,功能、项目落地的部门协同预算,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转化的政策衔接预算等新型预算模式。强化预算编制与总体规划多元目标的实现度、与城市更新多元功能的匹配度、与产业创新多元融合的对接度、与带动市场多元要素的引领度。第二,从年度预算向年度与中长期整体预算转变,落实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持续配套力。针对城市更新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创新机制,预算编制要跳出年度预算为主的单一方式,完善年度与中长期整体预算机制,以精细化预算有效配置资源,实现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贯通落地。第三,从支出预算向投入产出效益预算转变,强化城市更新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将成本核算、支出质量和效益计量等方法融入预算体系,所有支出预算都应通过成本分析、测算和控制,寻找成本和效益的最佳方案。第四,从增量预算依赖向存量预算挖潜转变,增强城市更新资源整合力。按照向存量要功能的城市更新内涵式发展思路,财政预算要从谋划社会大预算的广角维度,推动存量挖潜、增量提质、资源整合的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统筹。
加快“五个新城”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上海未来寻求新发展动力、培育新增长空间、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抓手。上海市政协委员、奉贤区政协主席陈勇章在“让新城建设更有高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目前“五个新城”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新城产业特色不明显、城与人的匹配不充分、产城融合不充分导致职住不平衡、新城与老城的关联度不紧密等。为此建议:一要有历史自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要始终做到规划长行、规划严行,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每年对新城规划实施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按法定程序对规划进行局部动态微调,推动“五个新城”功能定位更加科学合理,建设发展更加顺畅。二要有系统观念,坚持市级资源“用到底”、区级资源“用到位”。要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资,将市级财政和优质资源投入到新城建设之中,为新城带去高端人才、先进体系和优质产品。要将区级财政分配回归到公共产品,不搞超出财政能力的大规模建设,多做惠民生、暖民心的功能性项目,以实现新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三要有文化自信,坚持协调推进新城与老城联动发展。要统筹推进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推动城市空间优化、有机更新,注重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地域文化的传承,以传承创新彰显城市文化特质。
民建上海市委在“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全面深入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有助于提升服务设施能级、满足服务需求和提高城市便民化程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少可以巩固和推广的积极成果与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类型不够均匀、人力资源不足、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数据信息不通畅等方面。为此建议,搭建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充分了解社区人群需求,“因人制宜”更精准地配置社区服务;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机制,调动人力资源保证“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各项便民服务的顺利进行;发掘回收改造闲置资源,加快落实规划项目建设等。
积极推进教育和卫生领域建设
作为全国唯一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肩负向全国输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经验和样板工程的使命。上海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已形成了“数据治理、基座联结、生态培育、购买服务、引领示范”的区域实践路径,使大规模“因材施教”“减负增效”成为可能,整体形成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上海经验”和“上海方案”。民盟上海市委在“推进上海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一体化设计”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目前相关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数字端口不匹配、不关联导致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数字资源重建设、轻服务导致供需错配和结构失衡;数字保障单点式、缺协同导致意愿不强和风险增长等。为此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加以优化改善:一是加强系统规划,建立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一体化设计协调平台。遵循“全市一盘棋”“全区一盘棋”“全校一盘棋”基本原则,确保学校间数字系统兼容,有效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资源。二是促进资源整合,建立区域—学校—教师—学生间的协同联动机制。提供有效的数字教育资源和yb体育app官网的技术支持培训,并建立学校间和机构间的协同合作机制,避免重复购买设备和系统。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加大区域间质量监管和资源配置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全市标准化教育信息共享平台,设置教育信息资源接口,包括信息授权、交换与互用接口,解决设备不兼容和信息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版权保护等问题,构建横向制度框架和纵向治理结构,并定期评估数字化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确保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
医联体建设是深化推进分级诊疗与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手段,也是一项涉及到体制机制调整、具有较高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综合改革。农工党上海市委在“加强上海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上海医联体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体化建设程度不足,联而不合依旧普遍;配套支撑仍需加强,有序诊疗格局尚未形成;监督考核尚不完善,有效反馈尚待形成。为此建议:一是加强紧密型医联体一体化建设。加强组织支持、健全管理架构;加强医疗管理一体化;加强运营管理一体化;加强信息管理一体化建设。二是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建设。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健全对医联体的绩效考核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网底实力培育。三是积极探索医保yb体育app官网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由市政府统一协调,市级医保部门指导协作,试点以紧密型医联体整体为核算单位的,总额预算、结余共享和按绩效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yb体育app官网的支付方式;在全面实施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深化实行多元复合式医保yb体育app官网的支付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民生工程的建设,能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上海市政协医药卫生界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助力城市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仍存在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同质化水平不高、卫生信息智慧化不够等短板。为此建议:一是夯实硬件、优化软件,做优基层卫生;二是推进高质量签约,做细健康管理;三是聚焦数智赋能,做精智慧服务;四是提升健康服务平台,做实同质化医疗,推进健康管理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五是深化医防融合机制,做好疾病防治。
有效强化“一老一少”针对性服务
相比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留守老年人占比高,老龄化率也更高,同时,农村地区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情的普遍观念与生活模式迥异于城市地区,亟须针对性地完善与农村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民革上海市委在“促统筹谋创新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效能”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目前出台的农村养老一系列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与预期成效有一定差距。具体包括:部分政策施行与实际需求有出入,效果不能充分发挥;资金扶持力度与实际情况不匹配,政策较难全面铺开等。为此建议:一是资源整合,辐射农村养老受益人口。统筹平衡城村补贴水平,降低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个人支出成本与收入比,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参与养老服务的个人意愿;整合各部门资源,梳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为老服务政策,形成农村为老服务事项、补助的综合清单,精准实施“一人一策”;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体系,医养分级,加大居家养老扶持力度。二是模式创新,满足农村老年人特殊需求。深化医养结合,加大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占比,提高农村地区养老设施使用效能;支持模式探索,引入经济主体,吸引社会资本;转变服务思想,由农村老人上门选择为老服务转变为主动送服务上门,对开展为老服务的相关行业实施税收减免、用工用房用能优惠等支持政策;调动内生力量,将零散的互助行为有效组织起来,调动广大村民的团体性力量,运用好本村富余劳动力、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公益团体力量,服务村办养老。
农工党上海市委在“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独居老人居家养老质量”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目前独居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服务供给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养老服务供给内涵有待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梯队建设框架有待“增容”和“加固”;社会支持力度的不足和缺位,影响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为此建议:一是整合服务供给资源,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供给内涵。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整合;从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持、整体关怀四个方面对独居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梳理,罗列基本养老服务和增值养老服务清单。二是有计划地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梯队建设框架进行“增容”和“加固”。加强对护理员培训考核机构及其师资力量的质控机制,压实源头管理;卫生、教育部门共同着力储备医疗卫生人才,以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增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后备力量;在持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上增加独居老人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向下转诊工作推进的管理手段。三是打造良好社会支持氛围,提升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为独居老人提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支持平台;促进家庭支持体系发挥作用等。
人口老龄化是长三角地区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合作发展是长三角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准备的重要环节。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金之福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兵在“聚焦高质量、一体化,唱响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合作发展‘协奏曲’”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虽然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合作发展在合作主体、合作渠道、合作机制及合作内容等方面已经有相关的尝试,但从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内容形式、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等方面而言,尚未形成深度合作,具体表现在缺少协作平台和行业标准、缺乏信息整合和统筹规划、养老服务业务跨地区衔接不通畅、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对接不流畅等。徐兵建议,强化发展规划与投融资协同推进,助推建立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协调机制,构建长三角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完善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的配套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优生优育服务”,同时指出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民建上海市委在“进一步完善上海托育体系建设”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目前在上海托育机构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责任主体模糊不清、多级部门交叉管理、管辖范围不明确、管理职责边界不清,此外,政府部门作为托育机构的监管主体,还存在监管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滞后、信息共享不及时、监管方式落后等问题。为此建议:第一,完善托育机构政府监管实施细则。由教委作为牵头部门来监管托育机构,制定统一的监管细则,明确监管的责任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流程、监管手段等,规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监管权力范围,保证执行效果,避免交叉管理带来的监管漏洞和监管灰色地带,从而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第二,强化托育机构内部的质量管理。成立0—3岁婴幼儿照料委员会或婴幼儿照料机构委员会,集合一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托育机构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托育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托育机构教师准入门槛,保证教师的基本质量。第三,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保障监督体系。从准入、过程、退出三个方向对托育机构运营质量进行监管。
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和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原创性提出的新概念。民进上海市委在“上海加快培育‘文化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大会书面发言中认为,上海有必要抓住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契机,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发挥领先的创新优势,提能升级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以改革创新制度优势为全国作出表率,同时立足文化特性为上海开辟路径。民进市委从三方面进行了相关现状分析:上海文化底蕴丰厚,为科技创新提供扎实支撑,但在规划上缺少足够的重视,对于文化的科技创新功能尚未充分挖掘,文化与科技融合仍需要深化;上海科技和产业基础扎实,文化创意氛围活跃,但在功能上亟待明确统合转型的方向,融合两者强劲势力,形成上海特色;上海持续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形成诸多试点,但需要进一步探索提能升级,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双向互相促进。为此建议:第一,全面重视“文化 科技”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相关税收政策、价格政策、法律制度和金融支持,形成上海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的特色品牌,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更上新台阶,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文化创意与智能技术双向促进为特色,着力于培育壮大文化数字智能产业。第二,树立行业标兵,以点带面推动产业整体转型。以点带面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培育,聚焦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以少数示范基地为抓手,打造具有示范价值、复制可能的示范项目,培养带动全产业转型的“领头羊”企业。第三,发挥跨界力量,充分调动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的创新性、创意性、创造性。尽快制定出台“文化 科技”新质生产力配套人才培育方案,同时打造“科技 ”“文创 ”“创意 ”等特色跨界论坛,深化推进产教融合,夯实以文化与科技融合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的人才优势,为科创和文创产业相关的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社会组织等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打响上海以文化与科技融合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品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