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工业的“魂”留住 关注工业博物馆建设 市政协开展“上海工业博物馆建设推进情况”年末委员视察
11月23日,市政协组织委员赴玻璃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开展2023年度委员年末视察专题活动,并围绕“上海工业博物馆建设推进情况”专题进行座谈交流。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参加。
委员们先后两站实地查看了玻璃博物馆和纺织博物馆,通过实物、资料、图文、模型和多媒体等途径,了解了玻璃工业、纺织工业发展历程,重温上海工业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已有玻璃、纺织、印刷、汽车等各种类型的行业性场馆,但还不能全面反映上海工业发展全貌。因此,近年不少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要在上海建设一座综合性的工业博物馆,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在,选址江南造船厂原址(其前身是1865年诞生的江南制造局,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发源地)的上海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各项筹建工作已在有序推进。
座谈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工业博物馆将对标国家级博物馆定位,“立足上海、代表中国、全球化定义”呈现全国工业发展历史,体现全国工业博物馆的最高标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3年初编制的“世博会地区文化博览区控制性详规”充分衔接了工业博物馆的选址建设要求,并为后续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深化预留了弹性。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提出要利用好宝山吴淞地块、杨浦滨江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等有利契机,加强工业遗存保护和活化利用,整合全市工业类博物馆资源,建立健全市域范围内的工业博物馆体系。东浩兰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充分学习借鉴全国类似场馆经验,做到内容先行,需求先行,多维度探索内容呈现方式,全方位呈现上海工业文明的厚重底蕴,并以此担负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在听取相关部门的介绍后,安琦、毛大立、顾洁燕、洪民荣、吴建雄、王彦、张磊等委员表示,上海曾是中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生产技术最为先进的城市,工业遗产保存十分丰富,工业博物馆将成为连接上海工业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委员们建议,要对标国际一流博物馆的规范和标准,彰显“中国气派、世界回响”。要用质朴真实的方式呈现工厂场景和生产过程,更突出历史真实感和脉络感。要发动民间收集实物和展品,挖掘具有全国地位、世界影响的藏品,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工业博物馆筹建的氛围。要在展陈中把工业历史与人物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的故事。要在展示近现代工业历史的同时,重视展现当代和未来的工业文明。要以市场化运营为目标导向,打通建设、运营、展陈等各环节。
肖贵玉指出,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工业文明和城市的发展相互交融,丰富的工业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彰显着城市的独特品格和气质。多年来,市政协委员围绕工业博物馆的筹建建言献策,持续就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挖掘贡献真知灼见。要坚持立足上海,对标国际,展现上海工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厚重的历史演变进程,切实把上海工业的魂留存下来。要从传承和弘扬工业文明的高度,对展陈品的收集、展览展陈方式、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思考,对运行方式和资金平衡进行统筹性谋划。
市政协副秘书长邢邦志参加视察,学习和文史委员会主任姜迅主持会议。
(稿件来源:“政协联线”app 摄影: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