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智造”服务世界——记全国政协委员徐士龙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牢固靠地基。然而,在印尼雅加达北部的一片松软的沿海沼泽地上,一座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的pik新城正在拔地而起。目前完成的20平方公里的工程,已成为印尼的新地标。
完成“在沼泽地上建高楼”壮举的,是一家来自上海的民营企业——上海港湾集团。其创始人和董事长,是被誉为“从泥土中创造奇迹的人”——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徐士龙。10多年来,集团在他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推广运用“点土成金”的施工技术,在15个国家参与和完成了众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
在建筑行业,软土硬化是世界性难题,软土硬化的改良,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多年前,徐士龙放弃国企高管的铁饭碗,来到上海创业,经过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他成功研发了快速“高真空击密法”的软地基加固处理系列新技术——用夯击产生的正压、真空作用的负压,形成超过一个大气压的压力差,无需任何添加剂,实现软土快速固结。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把松软湿润的滩涂转化为能搞建设的地基,把“嫩豆腐”变成“豆腐干”。
在申请到国家发明专利后,徐士龙创立了上海港湾(设计)集团,完成了上海外高桥相关港区软地基加固处理、浦东国际机场多条跑道、临港新城软土硬化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在中国市场上取得大量成功经验后,2008年,徐士龙开始带领企业走向海外,参与新加坡樟宜机场、迪拜世界岛等重大港口、机场、电站项目的软土硬化、围海造地,技术服务涉及20多个国家近千个项目。
在认识到软地基固化新技术“质量高、造价低、工期短、污染少”的优势后,不少国家被来自中国的专业技术折服,纷纷抛来了绣球,愿意与上海港湾集团开展合作。
拉古纳湖是菲律宾马尼拉的“母亲湖”,是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源。由于多年没有清污,湖面一度水藻泛滥。港湾集团运用淤泥硬化技术造地,计划建50平方公里的新城,并通过清污,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当地创造经济价值,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产出和回报,从而真正赢得当地人的信任和支持。”徐士龙说。
在践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过程中,港湾集团还致力于推动中国岩土标准输出,已签约参编印尼《地基处理》国家规范等。“近年来,上海港湾的技术输出,大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徐士龙表示,以往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大多是劳务输出,很少有技术输出。希望能改变这一局面,提升中国建筑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国家积极支持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会有不少基础设施开发的机会,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徐士龙表示,港湾集团将继续布局拓展境外市场,与更多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也希望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勾画“中国原创贡献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