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之窗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
6月5日,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温州举行,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签订一批合作协议。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委员们围绕上海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积极建言献策。本期“提案之窗”摘编部分相关提案建言。
上海市政协委员严洁红等:发挥上海龙头作用 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案由: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长三角“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合力不断增强,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仍然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人才引进机制急需完善,成果转化力度有待增强,创新生态群落亟待优化,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合力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更高质量一体化能力还有待提升。
建议:
以工作委员会的形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督查及统一指导、协调科技部和“三省一市”相关工作,理顺管理权责,避免各地政策“对冲”和“内卷”,消除不同地区间科技创新合作的行政和政策壁垒,统筹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强化完善建立要素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促进区域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发挥专职工作委员会统一的创新要素配置枢纽作用,引导科技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
既要注重地区部门间的纵向协调,又要强化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横向协调,还要强化海外院校、科研机构的外向协调。立足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优势资源,借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斗七星”模式,打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等主体间的生态通道。借鉴欧洲国家经验,探索建立海外人才孵化基地及海外人才工作站,定向性有计划性吸收人才来长三角地区兴业发展。
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活跃度高,是全国创新要素水平领先的地区之一,探索三省一市国资深层次合作,以资本为纽带链接优质产业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和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将会助力创新共同体汇聚更高能级平台和更专业的力量。
发挥长三角地区商协会组织、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青创联的组织优势,围绕科技创新前沿科技和科技瓶颈,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强链、补链、固链,在推进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协同上发挥牵引、孵化和平台作用,叠加释放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效应,打造更多的科创“核爆点”,通过不断释放民间机构组织优势和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一座大的“创新场”和孵化器。
上海市政协委员王奕等:加快培育数字科技人才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案由:
随着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数字科技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对能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求贤若渴,数字科技人才缺口问题亟待解决。上海在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应将高水平复合型数字科技人才建设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谋划,推进人才资质互认、人才资源共享、人才服务互通、人才多元合作,完善人才要素共享机制。
建议:
提升数字科技人才社会公认度,畅通岗位更换和满足人才供给的通道。结合新兴数字科技应用市场,明确数字科技人才的基本要素和专长考察点,分类细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分层明确各层次人才的评价要求,通过人才评价的“指挥棒”提高社会公认度;鼓励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人才流动增加复合才能增长,并在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中推广数字科技普及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复合型潜在人才储备;发挥优秀龙头科技型企业的人才孵化优势,加强急需紧缺型、复合型数字科技人才的定向培养及可持续性输出。
以社会价值与企业价值双赢为目标,聚合政校企资源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形成以学校为基础、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同时又符合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互相契合的优质项目,安排专项竞赛或论坛交流,通过实战促进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发挥国家科研单位和大型国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作用,优化导师制、学徒制、轮岗制,努力培育、遴选、发展各类数字科技人才;政府联合高新科技企业办好数字科技人才实训基地,通过平台化运作,提供社会化在岗培训和持续教育机会。
推进长三角数字科技人才评定标准和认证机制,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势发展人才库,扫除跨“域”流通障碍。深化数字科技人才认证机制改革,政校企合作打造人才认证的健康生态。建立长三角互认的多元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互通的复合型人才评价机制,打造人才职业发展“宽通道”;深化长三角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为数字科技人才引入和落户提供更多便利;采用区块链技术建设数字技术人才库,对人才资质、进阶记录、专利产权、流转跨界等数据进行存证和传输,实现天然防篡改,优化人才跨专业、跨地域、跨产业的互通互信互认环节。
上海市政协常委陈璘等:依托长三角区域联动 促进上海会展业发展
案由: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的会展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2023年开始长三角展览业迅速复苏,表现出巨大潜能和强大的吸引力。2023年6月,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5个方面共20项措施助力上海市全面打造国际会展之都。长三角其他省市亦高度重视会展业,纷纷推出相应举措予以扶持。如何依托长三角众多经济发达、人文地理独特的城市和丰富的各类资源,实现从单点汇聚到多元多层的集聚,为上海会展业创新发展及辐射长三角区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想象力,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值得深入研判。
建议:
建立公平开放、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合作机制。长三角各城市加强跨区域合作,实现会展资源共享、政府紧密协同和企业间的市场化合作。例如:由政府推动引导,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创设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展示长三角各城市的会展场馆、设施及特色文化场所(与会展主题联动),促进有偿利用,强化推广,减少资源闲置,提高经济效益。会展行业协会及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会展企业加强沟通,促进会展项目的合作,共同组团承接举办大型国际和国内会展活动,各展所长,吸引更多参展商和观众。同时,创新展投结合方式、延伸会展企业服务内涵,为地区引资提供对接机遇。与国际会展组织和认证机构合作,助力区域内企业和展览项目获得国际认可和认证,提高长三角地区会展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推进长三角会商旅文体的融合联动。打破行业边界,创新交叉发展模式,通过物理空间点状汇聚、数字化平台链式联结,发挥虹桥商务区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释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促进长三角地区与全球经济快速融合,使会商旅文体的联动、流量、体验全方位辐射整个长三角城市群。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会展产业竞争力。依托上海重点区域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整合国家和长三角省市层面支持会展产业发展的政策资源,完善区级政策配套力度,凝聚推动区域会展产业发展的政策合力。从前瞻性角度,对行业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会展科技企业、会展新型企业,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予以支持,并在租金优惠、税费减免、融资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长三角地区可考虑由三省一市政府共同建立促进会展产业联合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或者政府引导基金,用于联合开发培育国际化的品牌会展项目、会展创业扶持、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引进及系统实训、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及更新等相关领域,助力长三角区域会展经济向深层次纵深融合发展。
鼓励推动区域会展场馆数字化。通过新建或者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管控系统、建设智能虚拟场馆,配套完善展商直播、供需对接、线上会议、服务配套等多种功能,为长三角企业参与线上线下会展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