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废城市”,企业遇到哪些难题?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召开课题调研座谈会
3月29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召开“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课题调研座谈会,了解相关企业运营状况并互动交流。
降成本
“正规军不敌杂牌军”,此现象在资源回收行业十分普遍。伟翔众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市经信委批准的新能源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工信部“双白名单”企业,在动力电池梯度使用、拆解利用等方面拥有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产能吃不饱”是董事长谈兵最头疼的事:像他这样的“正规军”,生产成本必须覆盖数据溯源、安全、环保等支出,根本无法开出能与“游击队”竞争的旧车收购价格。而要求普通市民无视数千元的差价将淘汰车辆卖给正规企业,谈兵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出手。
现行增值税征收办法对这行的“正规军”同样不利。专业从事电子废弃物及工业废弃物回收的森蓝环保(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艳提出的问题同样具有普遍性:90%以上可供回收的旧电器来自私人,这一人群几乎不可能提供有效的凭证来供回收企业作为增值税进项抵扣。而如果按分拣拆解后产物销售额的13%征收增值税,这买卖是绝对亏本的。
上述两个问题在资源回收行业由来已久。现场多位人士呼吁,资源回收事关绿色发展大计,相关部门理当认真对待,出台切实可行的对策。
拓销路
废弃物充分资源化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临港集团,以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上海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行业蓬勃发展。集团副总裁孙萌介绍,这些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资源化利用的潜力,但需要有生产企业、废物处置单位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这需要政府来牵头组织。
再生资源的利用,还需要有效的规范指导。中器环保新能源集团生产的“b5生物柴油”获上海市质量攻关成果一等奖,大量销往欧盟、新加坡等地,但却很难进入国内的加油站体系,无法为上海的减碳事业作出贡献。对此,市政协常委张磊表示,国家相关部委正在对生物燃油回收利用进行调研,他建议上海积极争取试点。市政协委员王美华是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她提出,回收混凝土再利用,技术上并无问题,推广的阻力主要来自用户单位的顾虑。她建议尽快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技术标准。科思创的前身是拜耳材料科技,是化工行业“全循环”概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在化工产品回收再利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提出,政府应该以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同时规范企业在废塑料回收再利用过程的质量控制。
扛责任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需要有相应的产业配合。上海石化安全总监徐建伟认为,上海适合化工类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数量不多,大多数情况下须进行跨省转移以保证企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且固废跨省转移审批流程较长,他建议统筹长三角区域资源并建立跨省转移白名单。市政协委员黄尚渭的对此有不同看法:“城市有自己的责任”,他建议,要建立规范化的处置设施,“在我们自己的城市里把它利用好。”中器环保董事长张学旺、委员王美华也主张就地处理利用,他们指出,对于一些大体量、低价值的废弃物,长途运输产生的成本会抵消本就不高的价值,异地利用事实上不可行。而一些危化类废弃物,虽然目前有针对部分企业的“点对点”豁免政策,但最理想的状态仍然是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就近消化利用。
“不管是废电池、废油脂、废塑料,还是建筑垃圾,废的东西都有价值。”座谈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马静主持,在总结时他说,不仅要重视废旧回收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更要重视其社会价值。要从法律法规、执法标准、技术规范等各方面不断探索,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统一起来,使践行“无废城市”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在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诺言的实现方面,上海必须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