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多彩发展 汇学兴邦——上海市徐汇中学校史述略
一、学校概况与历史脉络
徐汇中学创办于1850年,已有171年办学历史。它座落在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的宅基地上,有“西学东渐第一校”之称。它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最早实行分学科教学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开设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等比较齐全的科学和艺术课程;最早建立实验室、语音室、阅读室、图书馆、电化教学……。曾被上海知县洪锡范誉为“中国各种学堂之标准”。学校创办之初就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历史上曾六七次更新科学实验室,有“崇尚科学、文理兼通、中西贯通、多彩发展”的办学传统。以“汇学”为校训,逐渐形成“徐以成己,汇则达人;徐以兴学,汇则兴邦”的汇学文化,“博爱立美”的教风和“崇思尚学”的学风。171年来,培养古今传承、中西汇通的“汇学型”人才6万多人,其代表人物有:著名教育家“爱国老人”马相伯,近代中国宗教界、教育界著名人士李问渔、蒋邑虚、沈礼门、沈容斋,地质学泰斗翁文灏院士,“近代雕塑之父”张充仁,卫生部长陈敏章,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世界著名原子物理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周知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兴铭、褚君浩,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潘健生,翻译家傅雷,戏剧家洪深,作家叶辛,游泳世界冠军杨爱华等等。学校以他们为骄傲,正是他们,在徐汇中学171年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学校地处徐家汇繁华中心地段,是“徐家汇源”文化景区的一站。徐汇中学最有名的建筑是“崇思楼”,1917年奠基,1918年6月落成,共四层,属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崇思楼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几经修缮,历史风貌犹存。2011年,又经修缮,获全国十大文物修缮项目第一名。
学校拥有在全市首屈一指的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有生物工程五个实验室群,11门课程);工程科学创新实验中心(有高铁调度和驾驶,波音787模拟驾驶实验室,卫星制作与应用,机器人火星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11门课程);双新种子课程(有3d打印,大数据的奥秘等七门课程)。还有影像创新实验室、5g mr等高端实验室群,还建设了任显群外文图书馆、范振华科技图书馆、天文台、太阳能风力发电站、智慧教室、魔术教室、网球场、空中篮球场、地下射击馆(南校)等。学校已开设科技课程32门,艺术课程24门,体育课程20门,跨学科课程90门,拓展型课程120门。还拥有享有声誉的汇学乐府和徐汇画苑等音乐、美术特色课程专用工作室11个。一所学校,拥有如此众多的科技、音乐、艺术、跨学科等课程,对于学生的人生培养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学校2005年被评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完中)。2020年又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现有三个校区,共有初高中七个年级,73个班级,其中:初中55个班级,高中18个班级,学生共计3130人。在全市中学界,应该算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8人,其中正高级教师三人,特级教师三人,高级教师54人,区学科带头人四人,局学科带头人及骨干20人。全校四大类骨干教师,即教学骨干、德育骨干、课程骨干、课题骨干有120人,占全校教师的59%。一个学校的好教师多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就理顺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上去了。学校以科创特色建设撬动学校发展,应对高考改革新政,走一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学生获得全面而又个性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学业成绩高位稳定,能做到“低进高出”,2020年高考综评达线率56.7%,本科率接近100%,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能位居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中游,初中教育质量位居徐汇区公办学校的前茅,科技班学生成绩优异,也在全市享有声誉。学校的长足发展,也使学校赢得各种机遇和声誉。比如,已成为首批全球创新教育网络联盟(oecd)项目实验校、中国未来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联盟会员单位,是全国艺术、足球、篮球、冰雪项目的特色学校;还是首批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点校、全国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基地校、科技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校。此外,还拥有上海市文明单位、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等六十多项荣誉和奖项。全校师生员工高兴地看到,徐汇中学已成为“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色,教学有质量,办学有成就,社会有声誉”的品牌学校。
二、“汇学”由来与传承汇通
徐家汇公学由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南格禄于1850年创办,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被称作“西学东渐第一校”。从徐家汇公学到徐汇中学,这所学校已走过整整170年。在中西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这所百年名校不断演绎着自己的传奇。学校自建设初期就秉承这样一种理念,就是中西融合。学生不单学拉丁文,学西方的科学技术,声光化学,同时也学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学校大楼虽是西式的,教育方式却是中西结合的。这是一所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式学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所学校的变迁历史,对于研究上海或研究中国的中学校史,具有标本意义。讲到徐汇中学的校训,这里有件轶事:2010年11月徐汇中学要举行160周年校庆。也巧,2009年暑假,区教育局任命曾宪一担任学校副校长。时任校长庄小凤给曾宪一的任务是,叫他整理校史博物馆、汇学文化墙、管科研、课程、文化这一块。这就给了曾宪一非常多的读书机会,使他能对徐汇中学的校史、课程和学校历史人物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2017年应《文汇报》之约报道,现任曾宪一校长提议校训为“汇学”,经教代会、行政会、校务会多次讨论达成共识。“汇学”有多种诠释:一是学校的简称。二是学校曾经有一个刊物叫《汇学杂志》,分甲、乙两种。三是学校的图书馆,旧称汇学书库。四是学校编写的课本叫《汇学课本》。曾宪一校长赋予“汇学”以新意,还有深刻的蕴意:蕴含“荟”学——会学——慧学——“汇学”四“huì”内容。第一个“荟”——荟萃精华,广学博识;第二个“会”学——参悟规律,善于学习;第三个“慧”学——智慧养成,学以致用;第四个“汇”学——古今传承,中西汇通。为生动形象阐释四“huì”关系,曾宪一校长还设计了两个景观:汇学树 汇学四重门。提出“汇学”,确实能把校训,学校的传统与沿袭,办学之道与读书规律,以及学校育人目标,能和谐地富有逻辑性地汇通起来。试举几例:——徐汇公学作为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式学校之一,1850年就有自己的课本,这些课本用多种文字编撰,涵盖了许多学科,其中有泰西科学、哲学宗教、世界历史、地理、国文、法语、英语、拉丁语、音乐、体育等。——徐汇公学早年编写的书籍中,还有一本《汇学课艺》,收录学生课艺之作,前为论说、算学,后为汇学杂志。汇学杂志所述内容有考题,游艺会等。考题部分收录了工学各年级的不少试题,还分为笔试与口考两部分。——“汇学”还揭示了这所学校的办学之道。自徐汇公学创办以来,该校一直是“中西学本并重”,后来的学校主持人更把“中西并茂,文章科学俱全”写入校歌。这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名校,其办学理念可高度浓缩在“汇学”两字之中,具体可表述为“古今传承,东西汇通”。——171年来,徐汇公学敢于开风气之先,敢于标新立异,这也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比如:学校的西洋管弦乐队是中国第一个学校乐队,最早演出海顿、莫扎特的作品,它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徐汇公学又是我国最早接触西方戏剧演出的学校之一,学生很早就用中文和英语排演戏剧,此后成为学校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学校创办以来,就开始编撰涵盖诸多学科的学校课本,时称“汇学课本”。徐汇公学很早便设置音体美课程,并对学生进行油画训练。此外,又是全国第一个拥有足球场的学校。徐汇公学足球队享誉沪上,在多次赛事中获得冠军,曾以8:1大胜来访的英国海军队。
171年来,中外人士、社会各界纷纷前往这所学校参观考察,对于这所学校留下深刻印象,给予高度评价。1914年,时任上海知县洪锡范来徐汇公学参观后发表演说,称之为“中国各种学堂之标准”。1931年学校立案转制,上海市教育局对徐汇中学的评语是:“该校创办于1850年,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素为沪地教会中学之冠。”2010年,学校160周年校庆时,时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熊月之给予学校的评价是:“近代中国教会学校数以千计,汇学出类拔萃,近代上海中学学校数以百计,汇学百里挑一。近百年间,汇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教育星空熠熠生辉。”
三、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所学校,通过回溯它的历史,从传统的积淀出发,有助于理解它在当下的发展。从徐汇公学到徐汇中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徐汇公学时期(1850-1932);私立徐汇中学时期(1932-1953);公立徐汇中学时期(1953年至今)。各个时期,尚可再分。
(一)徐汇公学时期(1850-1932)
学校自建立起,就不同于传统书院,而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新式学校”。其特点:(1)中西贯通、中西融合。学生不仅学传统的“四书五经”,还要学西方的科学知识。学校办学自始,就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就是中西贯通、中西融合。(2)强调崇尚科学。上世纪初曾两任徐汇公学的校长潘谷声说:“鉴于泰西科学,于振兴实业之必具,为青年学生不可不研者。”1900年,还“明定以法文及泰西科学加入课程。”(3)在课程设置与管理上,根据时势而变。1904年之后的一些年间,学校顺应时代变化,抓住契机,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其一,规定学生除中文外,可于英法两种文字中任选一种,程度较高者,可以法文或英文讲授算学、物理、地理、历史等学科。其二,学制改为高等小学(三年)、中学(四年制),设有修身、经训、国文、历史、地理、图书、法制、经济、外国文等11门课程,每周38节课。其三,鉴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学校对完成学业者,改发文凭。这种做法,相当于后来的发予中学毕业文凭。其四,鉴于教外学生人数增多,自1904年2月起,学校设教外者为中院,教内者为上院,实行起居分开。其五,增设校舍和大操场。(4)重视实验。学校办学之初就有理化实验室。到了1904年,又大量添置各种设备。声光热电力等实验仪器一应俱全,采集了药品、矿物标本、生物标本,每周都有规定的实验课程。此外,学生经常到周边的天文台、气象台、博物院等场所参观学习,提升探求能力。这一时期,有一件事不得不说,就是1917年1月设计,到1918年竣工的崇思楼。这是徐汇公学唯一留存至今的建筑,已有百年历史。在法国巴黎也能看到这个样式,它是上海非常珍贵的百年历史文化遗产。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把它公布为市优秀历史建筑。
(二)私立徐汇中学时期(1932-1953)
这一时期,历经学校立案、抗战、战后及新中国成立四个阶段。学校经历这样几个变化:(1)学校改制为中学“三三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1934年,在原有上院、中院二部之外,又增设“备修院”,亦称拉丁院。凡高中部选修拉丁文的学生,均移入该院学习。(2)1953年秋季起,学校开始招收女生。这是徐汇中学百多年历史上的第一次。(3)课程设置更加多元。自然科学知识在教学中增加,且加强电化视听教育,理化教材变化最大,直接换成震旦大学一年级教材,如《蒲氏物理读本》《萨氏普通物理学》《谈氏大学普通化学》。这一变化,对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私立徐汇中学在上海很有声誉,与这一变化很有关系。此外,学校加强理化与科学实验,成为私立徐汇中学的特色。1948年,学校理化实验室再次更新,成为上海中等学校中规模较大,仪器药品较为完备的学校,在全市一般学校中鲜见。(4)1953年6月,学校由国家接办,宣布为公立学校。自此之后,学校定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三)公立徐汇中学时期(1953-至今)
成为公立以来,学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历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再创辉煌”等多个阶段。1958年至1960年,学生的科技成果,如半导体、玻璃纤维等送北京展览,受到社会关注。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创建稳定安宁的校园环境,把历史上徐汇中学“崇尚科学、文理兼通、中西贯通、多彩发展”的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中有所拓展。1993年开始,学校专门开办科技班、音乐班、美术班等特色班,采用走班上课模式,实施多彩发展教育,还建设创新实验室,进行科技特色办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培养学生兴趣,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在百年传承中徐汇中学厚积薄发,焕发勃勃生机。2005年,学校被评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课程设置上,徐汇中学积极推行三类课程建设,即:优化基础型课程,充实丰富拓展型课程,规范多元研究型课程。除直接改进课程之外,还增添了很多辅助教育,引进了电化教育,通过视听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参与。学校除大力开展课堂教学之外,还大力拓展学生课外知识来源途径,每个学期都要聘请校内外各科专家做公开学术演讲,讲座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以此激发学生的广泛学习兴趣。
四、以科创特色撬动学校发展
最近十五六年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变化。正是这些巨大变化,标志着徐汇中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的科技特色发展,自庄小凤校长起步。大约在2007年,庄小凤校长已开始酝酿、设计和有了初步的探索。到了2014年曾宪一接棒,他和他的团队,提出学校新的特色:以科创特色撬动学校发展,走一条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发展之路。为什么要确定科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当时的思考有三条:其一,科创素养是学校确定的育人目标。学校从1850年至今为止,一直致力于理科、工程、科技领域的教育。今天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新的历史时期育人目标的实践探索。其二,科创素养包含科技素养 工程素养(工程学与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等基础学科有广泛的交织关系),而科创素养必须有深厚的人文、艺术和文化等课程滋养,这些,恰恰都是徐汇中学的长项。近些年来,国家亟需工程学方面的人才,而徐汇中学凝炼出的“成己达人,兴学兴邦”的汇学文化,倡导的“爱国·感恩·善良·责任·大气·创新”的价值观,都使我们在培养工程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三,现代科学表明:工程素养是系统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核心科学。21世纪教育要从知识学习转化为更广阔深入的领域,工程是最主要的教育变革方向之一。有一句教育名言:办学办特色,办学办课程。徐汇中学这些年,在特色课程领域,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2007年,学校与上海交大生命科学院合作,创建“生命科学创新实验中心”,先建立五个生物技术实验室。在上海中学界,一时引起轰动。2014年,学校与上海交大生命科学院合作,又建了三门实验课程。2018年,学校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合作,又建了三门实验课程。共开设了11门课程。由此,完成了“生物工程实验群”的建设。——2015年,学校又建设了另一块工程科学,即建立“交通工程”实验室群。至今为止,已建成“火星救援—无人机—波音787模拟驾驶—高铁调度与驾驶—水下机器人”等系列课程,计14门课程。——2016年,市教委教研室确立徐汇中学为“双新”种子课程实验校,学校又开设七门工程类课程。现有20门初、高中衔接科创素养培育课程。——2018—2019年,学校建设“火星救援”,“5g mr”卫星制作与应用、“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航天创客”等创新实验室,已和九所大学、六个高科技公司、三个中科院研究所合作建设了22个实验室,涉及11个工程领域32门科技创新课程。自2015年起,学校超前一步成立了“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它专门策划特色办学和课程实施,成立了23人的科研员队伍,有41人的科技创新备课组。聘请了“大厂、大院、大所”的专家教授70人为兼职导师。
还建有人工智能团队6人,5g mr科创团队60人,科艺融合团队18人,全校共有特色课程教师170人。由于我们的特色课程建设与高考新政改革相配套,许多教师也完成了职业转型。在徐汇中学,语文老师开波音787、英文老师教水下机器人、体育老师教无人机、大部分的年轻教师都成了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徐汇中学教师搞科研,搞特色课程开发研究,市里专家总结了三条经验:其一,梳理了融合课程资源,提升校本课程的整体效能;其二,深入开展了教学优化的实证研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感和学习力;其三,课程开发视野开阔,课程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值得推广。难能可贵的是在科创特色办学过程中徐汇中学做到了“本校校长是课程设计的主导、本校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本校学生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人。”徐汇中学以科创为创新教育抓手,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特色办学促进了学校高品位发展,全校师生员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