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举办总工会界别、教育界联组学习活动,共谋产教融合良策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衔接贯通的战略性举措。上海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建设的产教融合型城市,目前产教融合实施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12月8日,市政协举办总工会界别、教育界“促进产教融合”联组学习活动,30余位市政协委员参加并座谈交流,共谋产教融合良策。
产教融合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校、企等全社会多方参与,共同推进。“今天,市政协搭台,来自高校与企业的委员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请大家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市政协常委、总工会界别召集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黄红主持座谈。
“我来自总工会界别,但在高校工作,和校企两方面均相关。”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副召集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厚富率先发言说,“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育人有效实现形式。”
“要让制造业成为令人幸福的行业,让产业一线成为令人幸福的岗位。”王军是首届上海工匠,宝武集团宝钢股份技能大师,先后攻克了热轧领域三大世界级行业难题,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誉为“蓝领科学家”。他结合自身经历提出,要注重劳动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合作,让经验丰富的生产一线工人走进校园为学生授课。
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持续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优化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匹配度,探索学生实践新模式,破解企业用工荒、学生就业难问题......殷红霞、黄勤两位委员从推进校企合作、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协同共赢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
“把青年才俊送上生产一线,不但不是轻用人才,反而是锻炼和造就能担当未来大任的精英之正道。这是我的导师送给我们的赠语。”谢邦鹏委员本硕博均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时选择成为国家电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一名基层员工,发明了安全省时、能一秒接入的大电流试验万用组合短接工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结合自身经历,他认为越是一线越需要高素质人才,青年人在产业一线同样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建立双师型课堂,打造双课堂模式,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联合培养......楼军江、李江两位委员从高校的角度就产教融合的重点难点提出建议。
“我们会议现场有两位来自产业一线的工匠,听了他们的故事很受启发。”林在勇说,高校要引导学生学大国工匠之精神,树技术强国之雄心,以“匠心”赋能人生,用“创新”贡献价值,课程设计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具有“匠气”的追梦人。
“今天这场座谈会,大家发言踊跃,说了很多真心话,提了很多好建议,受益匪浅,深感意犹未尽。”市政协教育界召集人、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丁晓东说,“让我们相约在一个界别委员工作室,继续围绕产教融合展开深度研讨,争取形成一些提案和具体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
座谈会前,委员们来到上海工匠馆调研,通过聆听百余年来各行各业“上海工匠”的故事,学习上海产业发展史和上海产业工人的奋斗史。大家纷纷表示,感受榜样力量,传承匠心精神,将以实际行动为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促进产教融合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