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型经济”专题议政常委会议书面建言综述之六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五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是强化“四大功能”的支撑点,也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上海只有进一步拓宽人才培育的思路和人才引进的渠道,吸引“五型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让人民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才能不断积蓄城市发展的底蕴底气。
供职于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民盟盟员王林波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合作研究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和21世纪经济研究院相关研究成果建议,多渠道增加上海“人才港”的引流能力。例如,鼓励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鼓励招生机构聘请校外导师、适度增加上海发展的紧缺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进一步贯通中等职业学校到大专的升学渠道、增加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等。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等提出,对高端人才推出灵活的社保制度、分层次解决引进的专业人才子女入学问题等建议。民盟盟员张源认为,应重点引进学术技术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上海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并加强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建议。
市政协常委、上海复星国际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认为,建设“五个新城”和培育“五型经济”密不可分。他建议,坚持“引育结合”,一方面针对“五个新城”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加大新城对紧缺急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居住证积分和落户政策甚至可以直接引进落户,从而实现人口导流、经济发展。
“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现已成为在沪企业的一大痛点。”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亚太高级副总裁蒋颖建议,上海可参考兄弟省市个税优惠政策,针对符合要求的人才(比如外资研发团队领头人和核心成员)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控制在15%或更低,对于超过边际税率的部分,通过财政补贴形式返还给个人。民革市委则建议,尽快配套出台人力成本增值税抵扣政策,完善增值税抵扣功能。
“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关键看人才。”市政协委员、工商联界别副召集人,市总商会副会长,上海绿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加亮提出,上海须不断优化科技人才的发展环境,通过用工补贴、住房补贴、外来人才引进补贴、完善医疗保险、户籍、子女入学、创新经费等人才政策,为科技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科技人才的科研自主权,尤其是增加他们对科技创新决策以及科研经费使用的灵活度和自主权,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创新工作环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持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吸引策源型、引领型人才涌入,从源头拉动‘五型经济’发展。”市政协委员,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上海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海表示,万科对38个在建的全球代表性未来城市标杆案例研究中发现,住宅用地比重接近50%-70%更有利于地区职住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他建议上海增加住宅的有效供给,以更小空间尺度内的职住平衡为依据试行购房资格预审制度,优先保障区域内稳定就业人员或知识型人才。
“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对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增强创新创造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其昌提出,发展“五型经济”必须找到务实抓手,建议抓住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高新科技产业才是高质量人才的聚集地。”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认为,只有毫不犹豫地发展和集聚高新科技企业,才能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带动更多年轻人集聚和发展。他建议,进一步提升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度,吸引高端人才,不仅解决其工作环境和就业岗位,更需要加快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着力提供相应的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指数,吸引人才“落沪”。
“仅靠少数顶尖人才撑不起上海的未来。”市政协委员,上海点荣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郭宇航认为,在房价、人口政策相对刚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做强做优“五型经济”的关键。他建议,针对年轻人租房难的问题,上海可以选择性发放租房补贴,或是采用金融科技手段,让住房公积金直接抵扣房租,精准降低毕业生的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