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委员走上发言席坦诚建言——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
1月25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0位委员先后走上发言席,围绕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五个新城”规划建设、打造“五型经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议题发表真知灼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本报摘编其要,以飨读者。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本土跨国公司
方怀瑾
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员会发言)
上海如何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不辱使命,再立新功呢?建议:第一,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本土跨国公司。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实现了两项“三个当年”,即2018年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取得施工许可;2019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享受全面的营商便利。希望把这类做法复制推广,变特例为惯例,以此吸引本土跨国公司进入上海、扎根上海。第二,盘活存量资源支持本土跨国公司。期待上海尽快出台政策,鼓励盘活国企存量资源,为聚集和培育本土跨国企业服务。第三,吸引全球顶尖团队培育隐形冠军。上海可以把吸引顶尖科学家团队作为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一条重要路径,纳入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评价体系。
高标准规划城乡融合“五个新城”
王俊
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摩克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发言)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推进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的新城建设,形成功能互补、发展互促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建议:一是做好新城规划设计,提升发展的“牵引力”。尽快启动新城规划编制和建设导则制定。二是促进产业能级提升,提供发展的“支撑力”。注重提升新城产业链的引领地位,加快品牌化企业的培育,支持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的引入集聚。三是对标上海卓越城市建设,打造发展的“续航力”。积极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创新,中心城区全面布局“五型经济”,侧重产业的高端化和高级化;新城侧重制造业和创新型、流量型经济,做大产业增量、形成产业互补,打造长三角制造业标杆。
做强生物医药创新引擎
朱云
市政协委员,浦东新区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发言)
上海迫切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生物医药创新的前瞻布局。建议:一是创机制,搭平台,建立开放式“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瞄准全球生物医药前沿,建立衔接政府与社会资源,打通科研与产业链接,体现新功能、新方向、新架构、新机制“四新”特点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进一步整合全市资源。二是定方向,求突破,做强生物医药创新引擎。抓住未来5至15年全球生物医药前沿,适时启动新一轮中长期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规划编制,明确上海生物医药创新主攻方向和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三是打品牌,育龙头,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服务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全力打响“药谷”品牌,积极牵头和参与实施生物医药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使上海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地等。
让民企融入上海“五型经济”
黄国平
市政协委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代表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发言)
踏上“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上海“五型经济”该如何布局?总部经济优势该如何凸显?民企总部作用不可或缺。建议:一、合力内聚外引,提升民企总部“热度”。激活存量。建立民企总部服务中心,推动专业服务集成、政策精准落地,有针对性地协调各类诉求,加大头部企业培育力度。二、统筹政策支持,提升民企总部“高度”。将对跨国公司总部的优惠政策适当向民企总部辐射,打好人才、土地、资金政策“组合拳”,并对重点民企实行“一企一策”。三、推进总部集聚,提升民企总部“密度”。在长三角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g60科创走廊等打造民企总部集聚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全国尤其是长三角知名民营企业总部落户。
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虚拟行政服务中心
徐建民
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代表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和经济界发言)
虹桥商务区处于长三角城市轴的关键节点和区域交通网络中心,承载着引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核心功能,是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新引擎。建议把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虚拟行政和服务中心,推动长三角积极探索服务“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行政组合和实现形式的路径。整合一批跨界行政资源,搭建一批跨界一体化功能平台,启动一批联合智库建设。同时,运用三省一市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治理等方面先发优势,聚焦协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协同打造科创共同体、推进区域协同治理创新、积极打造良好发展生态等重点领域,探索构建“虹桥体系”。
借助“进博会”提升“双循环”功能
祝伟敏
市政协常委、对外友好界召集人、对外友好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代表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和对外友好界发言)
如何进一步提升进博会“双循环”功能?建议:一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政策制度化,疏通内外贸易流。推动分类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模式等新型贸易政策的制度化。二是给予促进贸易发展的结算政策支持,保障资金流。对符合条件的进博会平台入驻企业,可参照自贸区给予开展转口贸易或离岸贸易的贸易便利化支持,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跨境金融服务。三是组建长三角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挖潜信息流。联络联合长三角机构,在虹桥组建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增值转化贸易投资服务信息,促进对华和对沪投资。四是进一步优化吸引国际化人才的政策,集聚人才流。
优化人才政策助力在线新经济
陈峰
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团结联络部部长(代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发言)
我们调研发现,有53.7%的企业存在员工招聘、特别是中高端人才引进难的问题,这也成为制约在线新经济企业快速成长的瓶颈和痛点。建议:一、扩大人才培养“正规军”规模。建立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联动机制,建立数字化实训基地,增强实战能力。二、提升人才吸引“上海牌”力度。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实施面向全球的“筑巢引才”行动。三、优化人才成长“生态链”环境。重视在线新经济人才安居乐业需求。
抓住“三农”工作痛点难点促乡村振兴
邵林初
市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代表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发言)
要紧紧抓住“三农”工作痛点难点,只争朝夕推进乡村振兴。建议:上海农业农村工作要站高一步,在全国率先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上海农业农村工作要望远一步,把突破痛点作为抓手,形成合力一抓到底。上海农村农业工作要做前一步,把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作为新任务。要抓住“美、强、富”3个字做好文章:一要农村美,做到规划合理,设施先行,环境优美,富有乡愁和田园魅力;二要农业强,做到“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农业跨界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群,大力发展数字品牌、绿色农业经济体;三要农民富,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打造一支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未来网络建设
伍爱群
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教授(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
未来网络在我国已初步产品化、工程化、商用化,上海已经具备了充分和必要条件,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未来网络的技术创新、示范组网、规模部署。一是重点研发实现基于iso未来网络标准的新一代网络的示范性关键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路由器、寻址系统、链路层和网络层关键算法及协议(如路由协议),研发与未来网络相适应的安全传输层协议。二是加快研发未来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共存和自动切换的方法及实现技术,以及无缝支持现有应用的方法和基于上述技术的应用开发环境。三是建议将规模部署iso未来网络纳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
让老年群体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步伐
马驰
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员会发言)
“十四五”时期,要着力破解老年教育“一座难求”“只读书不毕业”“学无可学”“线上困境”等难题。为此建议:第一,政府做好“托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政府应继续将老年教育纳入公共服务,扩大对街道和居委会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使社区有实力整合全社会老年教育资源。第二,以技术提升供给,普惠各类老年人群。紧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大力发展适合于老年人的各项教学手段,做好老年教育资源更有效的聚集、调配和推送。第三,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为老年教育服务。要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积极投身老年教育事业,推动学有所成和学有经验的学员转化为老年教育的师资与管理者。
回归教育本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张伟滨
市政协常委、民进界别召集人、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市委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市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代表民进上海市委员会发言)
据教育部门统计,去年中小学生近视率上升11.7%,焦虑、抑郁情绪陡增。回归教育本源,谋划发展蓝图,建议:一、构建满足生命成长需求的科学课程体系。突破主管条块界线,倡导项目式、体验式、浸润式教学,以融入生活的“五育并举”,帮助学生提升情感素养、启发美好向往,增强对待挫折的韧性,最终养成完整人格和健康身心体魄。二、形成遵循生命成长规律的学业负担梯度。建议探索学制改革,逐步实现十二年普通教育。三、打造关爱生命成长的优秀教师队伍。应构建更富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和待遇,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同时,规范不合格教师退出转岗制度,进退有度,为教师队伍注入动力、活力和压力。
加强新行业技能认定标准体系建设
黄红
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发言)
高技能劳动者是推动上海新发展、做强做优“五型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要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支撑,推动完善企业为主、各方参与、职工加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议:一要聚焦重点。对标“五型经济”,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通过“确权”“赋能”,鼓励并推动行业协会、领军型标杆型头部企业等牵头组织,并联合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特别要注重对新兴领域及跨界交叉业态的认定工作。二要完善措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机构参与认定工作;对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主开发新行业技能认定标准体系的机构给予一定补贴等。
云端分诊互联共享打造医联体新模式
张宏伟
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代表农工党上海市委员会发言)
上海“十四五”规划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构建智慧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建议:一、明确各级功能定位,形成云端分级诊疗新格局。应形成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端服务驿站三个层面云端有序分级诊疗、线上线下一体化高效率的医联体新模式。二、制订互联网医院初诊开展的适用规范,释放多元支付和激励补偿机制。初诊政策要开放,支付政策要多元化。除医保外可纳入社保及商保,开放不同yb体育app官网的支付方式。三、加快互联网数据平台顶层设计,为惠民便医提供精准帮助。要构建智慧互联网医院数据大平台,让智慧应用向社区延伸,通过大数据加强对互联网医院的监管,保护患者权益。
加强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
谢国群
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代表台盟上海市委员会发言)
上海的中医药发展位居全国前列,要积极打造两岸中医药交流前沿阵地,为新时代两岸交流合作育新机、开新局。建议:一、提供就学专项支持,吸引更多台湾学生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可以通过校友会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台生专项助学基金,覆盖所有在校台湾学生。二、打造民间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台湾中医师来沪交流学习。依托上海中医药行业协会搭建沪台两地民间交流平台,通过政策导向,支持台湾名中医来沪驻点行医。三、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更多台资企业参与“健康中国”建设。为台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公平的营商环境,支持台企转型。
体医融合促进“健康上海”建设
刘宇
市政协委员,上海体育学院科学研究院院长(代表体育界发言)
上海需要加快推进体医融合工作,探索运动促进健康的上海模式,以促进“健康上海”及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建议:一是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区或街镇设立示范点。推广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中心等经验,纳入政府实事工程。二是在制约体医融合的关键障碍上进行政策突破。探索建立体医融合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形成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三是在医疗卫生系统推广“运动是良医”的行动计划。把运动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将体医融合纳入医院评级的指标体系中,发挥临床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在科学健身行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加强体医融合科研技术协同攻关。
持续深化上海“两网”建设
陈永亮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市委副主委,黄浦区政协副主席,上海金外滩集团董事长(代表民革上海市委员会发言)
“两张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作为城市现代化、智慧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在城市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建议:一、通办网要从“行政中心”向“用户中心”转变。要从市民、企业实际办事需求出发,统一线上线下审批标准,拓展在线办理事项,实现高频次、高需求公共服务事项全覆盖。二、统管网要从“监管中心”向“应用中心”转变。鼓励各区及各职能部门针对基层治理的专业需求、个性需求,研发专业化、个性化的应用场景。三、要尽快修订城市治理制度规范,明确权力清单,下放数据更新权限。要制订统一的数据格式、对接标准,实现跨部门、跨专业数据信息无缝对接,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实现线上线下数据互认互通。
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安翊青
市政协委员、社会科学界副召集人,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代表社会科学界发言)
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为此,建议:一是借鉴成功经验完善立法,实现绿色发展有法可依。一方面,借鉴德、日等经验,对包装材料生产商、销售商以及购买商共同承担回收利用与再加工的成本和责任进行立法规范。二是制订具有较强约束力的行业规范,上海先行试点。借鉴集装箱标准化后,节约运输空间、节约运输成本的经验,由邮政局与快递行业协会牵头制订若干规格的通用包装箱(袋)标准,并在上海同城快递乃至部分生产行业领域探索试点。三是推进企业、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唤起全社会的绿色共鸣。呼吁快递、电商企业及广大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尽量重复使用、循环利用标准化规格的可降解包装箱(袋)。
构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机制
翁文磊
市政协常委、妇联界别召集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市妇联副主席(代表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发言)
建议构建具体可行、有效联动、共建共享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共同维护公共利益的工作格局。第一,不断夯实法律保障。通过立法,明确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的开展范围及相关程序。第二,切实加强工作联动。通过建立线索移送、案件信息共享、联合调查等机制,构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联动机制。第三,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发挥检察机关和妇联组织各自优势,通过建立专业工作委员会、制订定期会商与联络员制度,进而完善涉及妇女儿童案件的回访观护机制、探索检察机关对妇联组织维权服务的支撑机制。
创新深化沪澳合作共谋协同新发展
许华芳
市政协委员,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判断,并提出要贯彻新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澳门特区与欧盟、拉丁语系国家尤其是与葡语国家的联系有传统渊源,可以很好地担当经济合作的桥梁作用。为此建议:第一,促进沪澳产业协同发展,携手开展跨境业务。可加强澳门主题会展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协同合作,放大会展业的溢出带动效果。第二,加强沪澳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应支持在沪澳门企业参与建设科创中心和离岸创业孵化平台、参与全球化研发、推动技术合作往来。第三,沪澳合作深化区域创新协同。支持澳门企业参与长三角区域间科创合作,包括跨省域专利申请和转移。第四,充分发挥商会在创新合作中的引导和连接作用。
完善机制提升城市更新水平
骆新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主持人(代表特别邀请人士发言)
如何活化上海老城区、老建筑?建议:一、对这类房屋的整体改造,责任在政府,落实在国企。呼吁尽快细化完善措施。二、出台长效机制,由产权人、政府财政和开发单位各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加固改造,恢复其办公功能,租赁给机构或个人使用,这样更利于整体保护。三、面对无法享受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政策的上海非沪籍人口这类群众、特别是年轻务工者的住房需求,建议在对次承租人进行资质审核的前提下,可以适度放宽政策。三、房管、税务、公安等部门联合,规范公有住房租赁行为,将交易中获得的税收,反哺于养护老建筑并补贴次承租人。
(稿件来源:联合时报 摄影: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