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
友人陈妍音,为海上雕塑名家,其作品深入新中国家庭与女性心理,在不动声色的平静之中,自有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是以业内视其为中国女性雕塑家之翘楚,海上雕塑界之中坚。
不意陈妍音近日寄来一批20多年前之白描,令我观后哑然无语。以往雕塑家之素描、速写与绘画,我曾见过,但此等精湛之白描,我却至今未曾一睹。且观其佳作,似曾相识又有陌生之感,遂叹世界之大,个人眼界之有限;艺术之深,于无声处有菁英。
陈氏所作《观无量寿经图解》,作于1992年前后,绢本,以劲逸娟秀之线条,以传统砚磨之墨,清净慈悲之心,精心勾勒出十六个佛家修行的观想次地。《观无量寿经》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之略名,宋疆良耶舍译。说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而临频婆娑罗王之宫中,分十六观而说观想阿弥陀佛之身相及净土之相者。陈妍音这套作品共有34幅,它并非严格按照佛教仪轨而造像的传统宗教绘画,也不是现代学院派的工笔白描。陈妍音吸取了宋代木刻版画的线性风格,以个性化的理解表达了她对于读《观无量寿经》的感受与觉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现代人内心的未来世界,将现实与梦想融为一体。对于陈妍音来说,佛教经典是思想的一个源头,而非僵化的信仰偶像。她以一位艺术家的方式,将其对佛教的感悟描绘出来。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天上的祥云卷舒自由,地上的清流漫溢莲花,佛光升腾四方普照,百花齐放,鸟人齐飞。世俗供养人的虔诚跪拜,佛与观音丰满健康的面容和俯视垂怜的目光,更显出令人静心的恬淡超逸。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内心出发,体悟和出入三世(往世、现世、来世),发愿利益一切众生,就可以共同汇成佛法的无量世界。所谓千手千眼观世音,即指观音千眼能观众生之苦,千手能救拔众生之难,达至广大圆满之境。
陈妍音的另一套作品名为《自然与文化》,作于1995年前后,看似从佛教的极乐世界回到人间,但其中仍然有着一种超越现实的梦幻色彩。在这批作品中,最令人惊异和注目的,是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各种树木,它们与不同样式的房子融为一体,或深入建筑之下,或穿越窗户屋顶,枝叶迎风飘扬,生成一种梦幻之境,令人有古怪精灵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中的树木、荷花,都具有向不同方面生长的欲望,特别是具有上下对称的构成力量。它们的存在表明,我们所看到的日常世界,也许是不完整的世界,而艺术家的眼光与心灵,却往往穿越日常景观,透视到我们见所未见的别样世界。这一观点也许可以得到科学的支持,例如我们日常只能看见一定范围的可见光线,而在电磁波谱的两端存在着人眼不可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艺术家将其作品命名为“自然与文化”,也许是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类应该反省自身对于文化的生产与崇拜,明了我们的认知局限,不要将各种文化的功用过分放大。“天地不仁”,自然有其运行的轨迹,无论我们见与不见,或悲或喜,它就在那里。
陈妍音的作品穿越时光,没有时代的艺术风格痕迹,是一种心灵的纯净结晶。这表明作为艺术家的她所具有的敏感之心与穿越之目,这种敏感来自于她于人生的透彻理解和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这种穿越来自于她孜孜不断地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与表现。作为一位优秀的当代雕塑家,通常是专注于材料、物质与三度空间的探索,但这些对于陈妍音来说,都是一种艺术的基础语言。如果需要,这些绢上的细线,较之于泥土与青铜,对心灵世界的微澜乍起,表达更为敏感与迅捷。对于陈妍音来说,艺术是直探人心的精神之舟,载我们驶向浩瀚的心灵之海。在她的作品中,佛教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自然的世界与梦幻的世界是一体的,既虚幻又真实,一如艺术对于我们的生活,既是超越,又是回归,让我们返璞归真,进入乡愁与远怀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