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之光
友孟瑜女史,出身丹青世家,父、舅、姑母皆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幼以书画开蒙,又敏慧多才,妙笔生花,写得一手好文章。今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实乃如鱼得水耶。孟瑜以中国书画传统正道入门,少年又于美院附中,打下西方素描色彩学坚实的写实技巧基础,后研究生阶段又师从中国画史论名家徐建融,使她善于从中外古今各类画学画道的比照中,旁通博洽,不拘一格,取近乎性情者而用之,其作品多写意之作,发乎情致所至,以意境、韵味取胜也。
孟瑜作品,前期多注重积墨法,画面重构成,以探求中国画营造深邃视觉空间的可能。她的系列人物画《老墙》《塘屋》《天台上的孩子》《厢房》等作品,以浓重压抑的层层积墨法,隐喻了画面中少年身体与心境的囚囿,而她的积墨用法乃积笔累成,显得沉厚而不死,黑浓而透光,别具耐看的韵味。她说,她的目标就是让中国画具有不断深入的内透视观感,一种不断吸引你的目光追随进去的“黑”,而不是让观者的目光只游离于画面浅表。她认为这正是中国画之所以区别于西画的魅力之一。也正是因为这种追求,让她的作品别具一格,以其沉厚、率真而墨韵流转其中,气脉贯穿活泛,形成她个人独特的、初步的绘画语言。中国画以黑、白两种基本母语元素作为她最具有在世界艺术中识别度的色系,而中国画之“黑”,现代在黄宾虹李可染的演绎高度之后,要做到有类于上述大家的黑而不死、厚而不僵,密不透风又疏可走马的笔墨境界,着实不易。可贵孟瑜在学生年代便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学术进发的要点,以此为目标精进,进行了诸多严肃的学习与探讨。
她的另一试验方向则为彩墨,这在她的系列人物和花卉静物画中斑斓可见。这些作品是她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产物,有对实物实境而生的感发与情绪,又不止满足于对实物实境的描摹,更多的是对诗意与画境的开拓。其《月蚀》系列、《清夏》等风物写意之作,诗意朦胧,韵味隽永,显示了作为女性画家独备的视象敏感与精微的表现触角。她的画风并非纯粹的中国画,又不是生硬的西画移植,而是尽力避免了中国画的程式套路,处处生发因一景一物而动的情怀与感动,又用一种暧昧不定的笔墨语言即兴表现之。她的作品不是预定预设的,可以说都是即兴之作,这种琢磨不定的丰富性成就了她绘画作品的独特灵性魅力。
孟瑜目前肩负出版重任,公务繁忙,她一直谦称自己是业余选手,也谢绝参加外界诸多画展。这使她的创作更加纯粹,天然,能够百分百贯注于自己的兴趣所在,而避免沾染目前艺术圈满目皆是的功利性。在此希望她能够不负才赋,创作更多令人惊喜的作品。